1. 主页 > 平台合作方案

区块链助力“双碳”前行

世界经济论坛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大多数政府官员都表示,气候变化是他们面临的最可怕、也是最重要的挑战。据统计,全球累积排放的2.2万亿吨二氧化碳中有70%以上都来源于化石能源燃烧和使用。

2021年,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产业全面复工复产,碳排放量相比于上一年有所增加。根据我国碳排放产业的分布,碳排放主要来自能源(包括能源供给以及能源消耗)领域,大部分是来自于发电和工业端,其次是交通行业,而农业与商业占比较少。我国2020年与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呈正增长,两年间共增加1.2亿吨

图片

过量的碳排放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以及出现极端恶劣天气,其中温室效应是最为直接且严重的问题。那如何降低“碳排放”就成为了大家关心的话题。

“双碳”时间表

“双碳”即“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碳中和”是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体系优化,调控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终实现二氧化碳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内的产销平衡。

自“双碳”连续两年写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这一领域已经成为当下发展的重点之一。“双碳”出于对国家民族长远利益的考虑,也是为提升全球环境“颜值”需要做的不懈努力。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双碳”目标下,互联网大厂们也发布了碳中和相关行动报告,确立自身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表。

图片

2022年2月,腾讯发布《腾讯碳中和目标及行动路线报告》,承诺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及供应链的全面碳中和;不晚于2030年,实现100%绿色电力。

阿里巴巴在2021年12月17日公布203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包括:在2030年前,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协同上下游价值链实现碳排放前度比2020年降低50%;通过助力消费者和企业,激发更大的社会参与,到2035年15年间,带动生态累计减碳15亿吨。

百度在2021年6月22日发布了“碳中和全景图”,计划在已有绿色实践的基础上,从数据中心、办公楼宇、碳抵消、智能交通、智能云、供应链六个方面推进,在2030年实现集团运营层面的碳中和目标。

目前,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碳排放体系规模大碳减排任务艰巨,能源转型结构时间紧、任务重且成本高。所以需要一个探索整体转型背景下“双碳”路径的最优方案。

因地制宜的“双碳“方案

中金研究院将实现碳中和路径概括为“碳中和之路=碳定价+技术进步+社会治理”。在操作层面,我国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可概括为:两个轮子驱动(政府和市场协同作用),两大领域发力(减排与消纳并举发展),一个核心抓手(以碳价格、碳交易与碳税等政策为抓手)。

碳排放治理过程复杂且繁重,不仅需要建立一个具有高效和公信力的体系,对外还需要推动企业实行减碳技术升级和个人碳观念的树立与实施。为满足碳排放治理一系列的需求框架, 区块链不失为一个恰当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信息处理技术,区块链在信任建立、价值表示和信任传递方面有不可取代的优势,目前已经在跨行业协作、社会经济发展中展现出其价值和生命力。

图片

区块链技术特征可以服务于双碳场景下的生产过程改造、管理模式创新、供应链和产业链多环节优化,促进参与主体之间的可信协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区块链可以构建实时、可信的碳监管环境。区块链的数据结构与存证机制可以打破整个碳治理体系间的流程差与信息孤岛,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相关“双碳”数据上链后具有可信时间戳,进行大数据沉淀,节点准确、不可篡改。在涉及碳排放登记、交易、结算、核查等过程保证数据隐私,节省监督成本,构建可追溯的碳监管环境,缓和商业信息和公开环境的矛盾,提升社会服务效率和科学化治理。

二是区块链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生产流程,促进碳减排,提升能源效率。“双碳”的目的在于通过创新低碳技术来有效服务于碳市场,提升技术力量无疑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通过区块链技术我们可以使绿色低碳项目进入新发展模式,建设碳体系数字化治理平台可以构建可信数据,帮助企业实现符合标准流程规范的碳核算,优化业务流程,有效控制运营成本,增强企业内运作效率,完成减排目标透明化。

三是区块链可以构建高效的碳交易平台和市场。对于碳市场交易相关方,区块链技术可有效进行区分管理,实时了解高碳排放企业与绿色节能企业的管理流程,明确定位整个碳市场体系的价格与交易模式。链上大数据汇总可在最快时间内确定分析方案,第一时间发现不合规现象,避免系统与人为错误,实现碳交易市场全生命周期的追踪溯源。

“双碳”需走进生活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紧迫性上升,“双碳”活动最终要走进生活,调动大家的参与热情。

以经济活动部门来说,企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市场参与主体。区块链数据透明可追溯和供应链管理的天然优势,能实现用户数据加密上链,智能合约匹配授权,园区企业将自身碳排放配额等绿色信息上链,节点上的用户同步知道企业碳信息详情,有效提升产业链每个环节的整体产出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激活低碳、零碳相关供应主体的市场价值与竞争力。

于管理层面来说,可以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执行的碳核算标准,自动执行大家约定好的目标策略,实现整体系统的统一管理、自动梳理、权责明晰的碳排放预警与奖惩制度等。结合企业、园区,政府部门在其中进行监督监管,以此助推各部门之间的申报、测评、核查、审计等协同操作,针对小微企业的节能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和赋予一定价值。

于碳市场层面,基于区块链支持点对点交易、可以侧重低碳产业市场的分配,灵活交易结算规则、回收等各环节从集中到分散的深度发展,减少浪费情况,推动碳交易供需关系升级,提升平台业务流转和安全支付。

图片

以公共服务部门来说,区块链与跨境贸易的适配度很高,相较于传统的中心化信息系统,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特性可以增进跨国跨境的多方信任,减少贸易摩擦。当进口国滥用碳关税进行贸易保护时,区块链信息系统可以提供相关产品的完整证据链,成为贸易纠纷的有力证据。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主体就是社区家庭和公众自身,让大家树立绿色生活的意识。中国人口众多,居民消费规模快速增长。有数据调查显示,城镇居民的居家生活消费物品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2.6吨,所以可以建立有效的核证减排量交易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区块链构建公众碳足迹应用系统,记录日常低碳生活饮食和家居,帮助大家了解生活中的碳排放构成,培养绿色消费行为,提升全社会的责任意识,可信记录也能更好地为政府实行鼓励政策。

实现“双碳”是长久的话题,产业的绿色转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逐步减少高耗能高碳排放产业,依托区块链技术构建碳排放数据的可信流转能力,进行从宏观度量到微观多方位分析,确定行业示范边界,转向绿色低碳的产业结构是顺应自然的需要。

对于我们来说,在日常生活中购买、使用和处置低碳产品及服务时,尽可能降低能耗、节约资源、不浪费食物,在保护环境这件事情上每个人都变成参与者,成为行动派,才能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